作者:刘志鹏
首都机场自6月1日8时起正式启动2021年度防汛保障工作,该工作将持续至9月15日,其中7月20日~8月10日的主汛期是防汛保障工作的关键期。据气象部门分析,北京市今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一成至两成。其中,首都机场所在的东北部地区降水量为440毫米~480毫米,较首都机场2020年同期偏多四成至五成,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防汛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对航班运行、旅客出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面对复杂特殊的天气形势以及复杂多样的暑运保障工作,首都机场从机制完善、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外部联动等多方面开展工作,筑牢防汛堤坝,确保安全度汛。
抢先行动 稳步完善保障机制
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保障工作,首都机场早谋划,早部署,于3月29日发布了《关于做好首都机场2021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防汛保障单位认真开展各项汛前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确保首都机场安全度汛。目前,首都机场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汛工作机制和汛期指挥体系。
为了让这种机制和体系发挥好作用,各防汛保障单位更好地协同配合,各级人员坚持常备不懈是近年防汛工作的重点。5月27日,首都机场防汛指挥部召开2021年度防汛保障工作动员会,对今年防汛工作做全面动员、层层部署,要求各单位“早调研、早布置、早演练、早处置”。
为实现“精准防汛”,首都机场将借助今年防汛保障的契机,开展系统、科学的防汛排水能力评估项目。该项目将对首都机场区域的地形、管网和径流等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测,并评估管网、泵房的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首都机场各项防汛工作数据计算并建模研究,得出首都机场能够保障的小时极值雨量、过程极值雨量,科学评估本场的整体排水、防汛能力,为汛期首都机场的运行安全打牢基础。
抓牢举措 全面夯实防汛基础
为做好汛期应急抢险处置工作,首都机场多措并举,夯实防汛基础。截至目前,首都机场已完成外围排水沟渠和管道的清淤,做好区域内雨水泵房的维保,并且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首都机场协调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对机场外围约1.6万延米的排水沟渠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首都机场还对辖区内近20万延米的雨水沟渠和管涵进行了全面清淤,并针对航站楼屋面、天窗等多处易堵塞渗漏部位进行了修补。雨季来临前,首都机场完成了所辖区域80个雨水泵房(站)、276个水泵的维护保养工作,并针对闸门及电力设施进行维修检测,确保汛期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针对往年汛期低洼、易积水路段,首都机场已经提前完成雨水篦子及管线改造。对于强降雨天气下易积水区域,首都机场一方面积极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改造方案的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将部署专业人员、设备进行现场保障。
协同联动 持续加强外部协作
经过多年防汛基础设备设施的维护、更新,目前首都机场地区的防汛保障能力已基本完善,防汛保障重点在于外围小中河与温榆河的排水能力。首都机场东部地区约3/4的汇水主要向东进入顺义区的小中河,因此小中河的排水能力对于防汛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为此,首都机场近年来持续加强与北京市、顺义区两级政府的协调联动机制,制订了小中河首闸的关闭程序,首闸关闭将为下游首都机场的排水提供更大的容量,首都机场地区的排水能力大为提高,排水裕度不断提升。5月12日、25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两次赴首都机场调研检查防汛工作。检查组重点对首都机场东、西区外围主要排水河道、管涵以及机场东区防汛核心区域公共区3号泵站、小中河首闸进行现场调研和工作研讨,了解设备设施、人员物资、预案机制等方面的准备情况,确保机场外围排水万无一失。
今年,首都机场防汛指挥部持续加强与北京市和顺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首都机场将加强与顺义区防汛部门在信息沟通和协同处置方面的合作事宜,顺义区政府也将从人员、物资、交通等多方面对首都机场防汛予以协助。同时,首都机场防汛办也将与北京市防汛办和民航华北气象中心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天气信息通报和保障程序启动的工作。
在做好防汛保障工作的同时,首都机场也将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运行资源,及时启动运管委、旅促会、安委会和新宣委四大平台的联动机制,做好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下的航班处置及旅客服务工作,在确保“绝对安全”和践行“真情服务”的前提下,实现首都机场安全度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