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5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杂志社主办的2023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第二期)在沈阳开展。该赛事汇聚了全国各行业700余个小组,其中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站楼管理部动脉QC小组的参赛课题“降低APM关键设备故障率”被评为“专业级”成果。
作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内各楼体间运输旅客的“主动脉”,过去一年间,首都机场捷运系统(APM)迎来了多个重大时间节点:升级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新系统投运并搭载国际旅客、3号航站楼D区恢复运行等,每一项工作都见证着旅客量逐步恢复、首都机场捷运系统不断升级。一列列干净整洁、川流不息的捷运列车,搭载旅客畅行天地的喜悦,成为这个常年工作在地下13米、鲜为人知的团队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成熟的新起点。
严谨是态度更是习惯
“我们保障现场容不得一丝马虎。稍有闪失,耽误的可能就是上万名进出港旅客。”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站楼管理部APM模块主管工程师于涛经常这么说。动脉QC小组正根植于这个模块,模块全员组成的动脉班组用最严谨的态度和最敏锐的洞察力担负起保障捷运系统运行安全的任务。
今年新系统与新车辆投产运行后,随着旅客量迅速恢复,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捷运站台的压力逐渐加大。为有效降低新系统磨合期故障率、提升捷运系统运行效率,动脉班组成员以“我参与、我奉献”的态度,事无巨细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对问题表象进行细致分析,班组成员将主要精力放在排除APM车地通信失败故障上,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以“鱼骨图”进行因果分析,用量化数据进行试验验证,再去现场寻找问题的答案。
深夜1时,针对车地通信方案的迭代升级才刚刚开始;两天一次,班组成员要扮演质检员的角色,排查相关问题;在捷运站台现场,班组成员与合约商一起寻找车地无线干扰因素,只为尽快了解现场无线环境,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这里,严谨细致不仅成为班组成员的工作态度,更是他们的工作习惯。
协作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动脉班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称号,如“机车人”“轨夫”“信息员”等,将各自的长处进行整合,就能形成巨大合力,找到解决捷运系统运行效率问题的“金钥匙”。
从QC项目策划到对策的具体实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积极寻找影响捷运系统运行效率的因素。每一项方案的制订都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努力,动脉班组因此充满战斗力和竞争力。在本次“降低APM关键设备故障率”QC课题研究中,班组成员找到了8个相关影响因素,涉及捷运系统中控运行人员、车辆、配电、通号等多个领域。各子系统负责人从自身出发,通过认真研讨和协作,对可能的原因一一进行排除并验证,最终找到了末端原因并制订了详细的应对方案。
除了内部的团结协作,动脉班组的“领头雁”——模块业务经理祖国强——也带领团队和合约商搭建起协同合作的平台,并与后者在故障分析、问题处置等一些具体细则上达成了一致。“有了沟通平台,各方就能一起落实安全风险及隐患共享机制,巩固现有改进效果,从而更好地制订并实施捷运巴士常态化运行方案,优化沟通协调机制,提升系统异常情况处置效能。”祖国强说。
创新为运行能力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新系统与老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车地无线通信方式的变化,车地通信作为运行信息交互的通路尤为关键。我们能否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分析通信状态信息?”带着这一思考,动脉班组成员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执着是创新的基本功。“新人”虞冰寒虽然加入班组不到3年时间,但他足以独当一面。他与运维方一道,对站台和车辆进行了无数次踏勘与检查验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经过3个月不懈努力,团队共同研发的APM车地通信状态实时监控分析软件工具已经可以实时对每组车辆的所有车载控制端进行监控,并为运维人员提供运行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该软件实现了对网络异常情况的统计分析与针对性处置,使首都机场捷运系统运行进入了稳步提升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捷运系统关键设备故障率有效降低,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在机场的出行体验奠定了基础。
2023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已经落幕,但首都机场动脉班组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不会停止。动脉班组将继续以严格的标准提升运维效能,向着更加高效、更加精细的管理目标不断迈进,让过去成为未来进步的新起点。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