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鹏
“今年,首都机场的汛期总降雨量为643.3毫米,较2020年同期(307.7毫米)增长109.07%,为近20年降雨量最高值。汛期整体呈现‘降雨总量大、天气预测难度大、瞬时强对流天气频发、短时强降雨次数多’的特点。”首都机场工作人员介绍,“自9月30日起,首都机场转入非汛期防汛保障工作阶段,但是防汛工作全年都没有‘淡季’。”
未雨绸缪消除隐患
首都机场防汛办公室作为防汛工作的内外协调部门,总体负责辖区内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办公室于3月底发布了《关于做好首都机场2021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整体防汛工作提出了要求。入汛前后,顺义区人民政府、首都机场防汛指挥部及各防汛保障单位陆续召开防汛保障工作启动会,以不同形式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都机场从汛前准备阶段开始,不断排查安全隐患,夯实防汛保障基础,并对排查、梳理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和等效替代措施,确保入汛前安全隐患全部清零。首都机场组织相关单位完成了辖区内80个泵房(坑)内276台排水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首都机场还对重点泵站进行了液位仪校准、格栅机更换和启闭机维保等工作,确保所有排水设备无故障,汛时可用。首都机场相继组织开展辖区内近20万延米的雨水沟渠和管涵的全面清淤,还联合顺义区仁和水务所与温榆河河道管理处对机场外围排水沟渠进行全面清理,全力扫清防汛障碍。
形势严峻保障升级
2021年防汛形势复杂严峻,每个人都深有感触。针对陡增的防汛压力,首都机场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区两级政府的要求参加全市防汛保障、演练等工作的会商和调度,同时积极主动与顺义区水务局、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对接,小中河首闸提前、灵活关闭,保证首都机场东部排水顺畅;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指挥调度、人员值守、现场抢险等保障工作,各区域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防汛保障重点、关键信息的通报,以便防汛指挥部掌握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更好地开展指挥决策工作。
与此同时,首都机场强化了雨情分析和预警能力,特别是在应对“7•12”“8•5”等强降雨天气的保障工作中,首都机场防汛指挥部结合人员、设备保障能力,以及降雨对机场运行的实际影响,综合分析、把握重点,及时适时地发布预警和升降级汛情保障程序,使防汛工作的开展更加积极、有效。2021年汛期,首都机场防汛指挥部共发布49次降雨预警,启动5次汛情蓝色保障程序和1次汛情黄色保障程序。
内外联动全面出击
遇有强降雨天气时,首都机场防汛办公室积极与民航华北气象中心和政府各级气象台了解信息,汛前提早、准确掌握未来天气形势,汛中及时、全面评估降水量和后续天气情况对运行的影响,为首都机场汛情的预警发布和程序升降级提供信息支持。首都机场防汛办公室持续加强汛情信息的内外部通报。首都机场启动蓝色汛情(含)以上保障程序时,每逢整点,通过值班日志、短信、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发布整体汛情,并通报顺义区机场外围排水保障指挥部,使各单位全面了解防汛保障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防汛战线上的内外联动,全面出击织密防汛信息网。
7月11日,首都机场出现今年汛期的最强降雨天气。此次连续降雨超过24小时,降雨量为134.3毫米,为近几年单次降雨极值,过程降雨量达到大暴雨量级。12日凌晨,受短时强降雨天气影响,首都机场小中河水位以及东、西雨水调节池水位快速上涨,给机场排水造成较大压力。首都机场提前发布汛情预警,在人员、设备、物资等方面做好充分保障准备。降雨开始后,首都机场及时启动汛情蓝色(大雨)和黄色(暴雨)保障程序,同时加强汛情研判、人员保障和险情调度。各保障单位根据预案要求快速响应、精心组织、层层落实,确保首都机场运行安全;顺义区外围排水保障指挥部及时关闭小中河上游水闸,提高机场排水效率。此次降雨天气,首都机场各防汛保障单位共有1115人、45辆车参与保障。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守卫了“中国第一国门”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