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内有34条路、45座桥、39处信号灯”。说起这些首都机场周边的交通设备设施,万涛如数家珍。在2006年参加工作后,万涛就与首都机场的路桥结下不解之缘。作为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公共区管理部的路桥工程师,他一直致力于做好公共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维保工作,持续优化交通组织,追踪并评估实施效果,提高道路资源运行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
兢兢业业
做好道路管理“常规题”
作为首都机场公共区的“道路管家”,万涛不仅要监督合约商完成道路日常巡查和维修,确保路面、交通设施和道路周边设施的良好状态,还要参与交通改造、制订合适的路口渠化方案、开展道路交通评估等工作。
今年,万涛所在的团队与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共同完成了筹划多年的四纬路大修工程。“道路改造要慎之又慎,要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开展方案的比选、立项报批等工作。”万涛说。
作为首都机场工作区最繁忙的道路之一,四纬路既要满足机场工作区日常的出入及两个航站区转换的交通需求,也承担了顺义方向通往机场及市区大部分过境交通量。在项目改造过程中,由于四纬路沿线驻场及运行保障单位较多,车流量较大,道面结构90%以上需要中修及大修,施工改造过程中交通导改是难题之一。另外,周边沿线地下管线复杂,给改造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
针对这些复杂问题,万涛组织各单位召开了多次沟通协调会议,尽力预测和避免各类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施工期间出现车辆拥堵,还协调发布了社会公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四纬路成功完成升级改造,将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并通过仿真建模计算,实现四纬路道路整体通行能力较改造前提升40%以上。
勇于突破
完成担当作为“必答题”
让万涛印象最深的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障工作。首都机场是冬奥会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打好“开局战”和“收官战”关乎全局。而万涛所在的团队则负责其中首都机场周边交通标识改造、出港车道边闭环管控等工作。虽然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保障经验,但叠加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因素,很多工作是史无前例的,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为助力各国运动员“好来快走”,万涛带领团队共设置了9组交通引导地标、39个奥运交通引导标识,此外还清洗及油饰了辖区内5200余扇护栏、1100余个交通标志,营造了顺畅、整洁的交通环境。同时,团队全方位进行出港车道边闭环管控,并在24小时内组建起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的保障队伍。保障结束后,万涛被评为首都机场集团冬奥保障先进个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双奥人”。
敢为人先
答好创新创效“加分题”
在工作中,万涛在解决难题的同时,总是多思考一步。他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关注行业动态,希望以更好的方式解决各类问题。
受电梯无接触按钮的启发,万涛首次将“无接触感应技术”应用到首都机场信号灯系统,试点升级了二纬路部分交通信号灯系统,让行人无须触碰按钮也可以通行。此外,万涛还在公共区范围内规模化应用感应式LED发光标志,目前已完成公共区道路标志优化改造一期工程,有效增加机动车驾驶员提前决策时间,减少路口误判。
值得一提的是,万涛还获得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交通限高门架》实用新型专利已应用到货运北路、机场高速至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层等多个路段,实现了对超高车辆提前预警,保护了首都机场桥体,同时大大节约了限高门架恢复成本;《一种混合式路面减速防滑铺装》专利已应用到首都机场航站楼间联络桥上,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安全裕度,有效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勇于创新的工作习惯也使万涛获得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孙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