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机场空侧建筑项目存在三大亟须解决的难题。首先,机场作为一个以运行管理为主的服务保障单位,空侧建筑项目的施工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时长、施工安全等对运行的影响;其次,空侧建筑项目的能源供给若是采用传统方式,将涉及空侧范围内水、电、暖改造施工,将穿越跑道、滑行道等区域,对航空器运行影响极大;再次,机场空侧航空器及其他保障设备运行带来的噪声问题,也会对空侧建筑项目造成影响。”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指着东塔台下一座“别致”的建筑介绍说,“这就是首都机场空侧范围内的生活配套集成房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一个将绿色理念贯穿从设计、建设到运行各个环节的建筑项目,既满足了管制员对房屋的使用需求,又巧妙地解决了空侧建筑项目的难题。”
这一建筑的总建筑面积达1080平方米,用作塔台管制工作人员倒班休息以及会议场所,先后荣获了民航局2020年度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以及ACI亚太区2022年“绿色机场表彰”银奖,是国内首个将零耗能建筑技术、模块化建筑技术与移动储能技术交叉融合,并实现一体化设计、集成、应用的示范项目。
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绿色施工。项目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箱体设计,整个配套建筑由43个标准箱组合而成,箱体生产后由配套系统工厂组装,最后进行建筑整体现场组装。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将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模块内部装修在场外加工环节完成度高达90%,将场内工期缩短了约40天,并减少了施工现场可能损伤航空器的外来物(FOD),进而减少对航空器安全运行的影响,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工期短、对机场安全运行影响小等优点,实现了施工的资源节约与安全高效。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绿色创新。项目应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将高性能“保温、隔热、隔音”围护结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储能逆变系统、光伏板智能清扫机器人系统、高效新风热回收除霾系统、石墨烯碳纳米电热膜采暖技术、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信息集成监控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直流变频VRV空调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节能建筑体系。
“光—储—用”系统打造绿色能源。项目采用“光伏作为储能来源,储能作为主电源,市电作为备用电源”的运行模式,敷设了783平方米屋面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达118.04千瓦,每天发电400千瓦时左右,与该建筑的空调、照明等生活用电负荷基本相当,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19800千克。储能系统以储能蓄电池为载体,最大储存电量为330千瓦时,通过储能双向变流器实现交流、直流电能变换,在天气良好时可实现建筑零能耗运行。
多种新技术助力绿色运行。建筑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及地面采取外保温形式,应用密度相对较大的保温材料。墙、顶、地结构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结合空气层及板材,采用错缝搭接法,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可满足机场隔音降噪指标要求。建立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集光伏、储能、市电、负载侧功率,监测光伏及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与市电的灵活切换。选用高效直流变频VRV空调系统作为冬季供暖的主要设备,同时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电热膜采暖技术作为辅助采暖,确保冬季极端天气下房间的温度满足使用要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以电热作为辅助热源,确保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系统也能产生热水。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