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骄阳,机坪炙烤,航务管制员们身着全封闭的防护服,登上了一架架飞机腹舱,严谨、认真地处理疫情高发地区的来京航班,却顾不上更换防护服内已被汗水浸透数次的衣衫;凌晨时分,黄色查道车在飞行区的跑道上驰骋,查道员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在昏暗夜色中敏锐地“截取”道面异常,守卫飞机安全起降;在接报第一起突发疑似疫情事件后,雷达班组迅速响应,完成信息通报、急救转运、旅客安置,事后及时复盘,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近期,在首都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运管委”)组织的“协同运行文化月”中,像上述这样的榜样人物、标兵班组还有很多。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为首都机场安全、顺畅、高效、便捷运行不断努力。他们坚信,将平凡的工作做好、做细就是不平凡,他们是国门的守护者,指引着前行之路。
打造协同运行的榜样力量
2020年7月,首都机场运管委在持续推进常态协同平台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运行文化交流和业务融合,开展了以“展业务、促融合、共提升”为主题的“协同运行文化月”主题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首都机场运管委各成员单位反响强烈,经过成员单位的层层选拔、综合评选、评议,共推举、评选出标兵班组5个、榜样人物10人。他们来自一线岗位,涉及首都机场航班运行保障的诸多关键环节。秉承“不忘初心、安全细致、运行顺畅”的宗旨,践行“协同、高效、严谨”的工作准则,这些标兵班组成员和榜样人物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在重大运输保障、疫情防控中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显示了他们过硬的业务技能,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中国第一国门”运行风采的“代言人”,更是推进“中国第一国门”协同运行的“排头兵”。
以活动带领运行品质提升
除“协同运行文化月”活动外,首都机场运管委在协同平台建设中,持续深化常态合作、提升工作效率,在不断推进业务交流融合的同时,协同各成员单位担负起生产运行组织、重大运输保障、特情保障等重点工作,实现了数据资源管理、信息共享。
同时,首都机场运管委还肩负着运行效率评估优化、航班时刻研究、航班正常性管理以及航班延误原因裁定等业务。目前,首都机场运管委已积极开展了多项活动,将“国门加速度”“运管委大讲堂”“运管委云讲堂”等主题活动贯穿在生产运行管理中。其中,“国门加速度”收集有效运行建议百余条,“运管委大讲堂”累计有超过5000人次参加。
首都机场运管委致力于带领各成员单位向着“超越组织边界,提高运行效率,打造国际标杆”的愿景迈进,为全面实现“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执行协同、决策协同、信息协同”而不懈奋斗。
用经验积淀协同运行基石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保障航班运行安全,提高航班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服务感知”这一共同目标而搭建的空地协同运行平台,首都机场运管委自成立以来,到如今已走过了11个春秋。回首过往的探索、奋斗和积累,首都机场运管委敢于打破运行壁垒,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也奠定了首都机场品质化运行的基础。
“协同运行文化月”的开展,正是首都机场运管委“协同平台、协同文化”的体现。在过去的11年间,首都机场运管委用经验积淀协同运行基石,发布了科学保障标准,建立并持续完善了协同运作机制、效率提升机制、评优奖励制度以及文化品牌宣传机制,并搭建了创新管理体系、先进协同系统。
在首都机场运管委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高效联动下,首都机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旅客吞吐量破亿。其中,2018年航班放行正常率创造了近11年以来最好的成绩。此外,首都机场还完成了特殊天气、特殊事件、中跑道大修等运行保障,并圆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等重大保障任务。
未来,面对“一市两场”运行、航空公司转场等一系列运行环境的变化,首都机场航班运行保障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首都机场运管委将坚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在民航局、华北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协调各方保障资源,稳步推进各单位协同配合、持续提升航班运行品质、着力提高安全服务水平,为打造京津冀优质示范机场群继续奋勇前行。
(作者:严海峰、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