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的鸟害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源头入手消除吸引鸟类聚集因素,打造“飞行区生态劣势”,减少鸟击发生概率,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
为了实现源头入手治理鸟害这一目标,多年来,首都机场以人工干预场内生态环境为重要手段,重点采用人工引入优势草种的方式逐步改良场内生态环境。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首都机场飞行区的生态环境改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期,相关工作经验集合而成的《基于智能鸟情检测的生态环境改良技术》项目获得了首都机场集团2022年科技创新三等奖。
生态环境改良迫在眉睫
由于机场围界的隔断,首都机场飞行区600万平方米的土质区已成为相对独立的草原生态系统,以自然生长的野生草种为主,涉及27个科目、69个种类。土质区内丰富的草种资源不仅为食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更为昆虫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极易吸引食虫鸟的聚集,因此增加了鸟类影响航空器的风险。
此外,土质区内聚集的食虫鸟、食谷鸟还可能招来猎食的猛禽,猛禽具有体型大、骨骼硬、飞翔高、活动广等特征,一旦发生航空器鸟击事件,破坏力非常大。为此,从源头消除吸引鸟类聚集的因素对保障航空器安全起落意义重大。
土质区“生态系统治理”工作该如何推进?其破题关键就是“草种改良”。首都机场于2011年起正式提出人工引入优势草种以改良飞行区生态环境的技术理念,通过锁定不易节草籽、植株低矮且不易吸引昆虫的优势草种,从源头上减少对鸟和虫的吸引。为此,首都机场飞行区于2012年起正式开始探索生态环境改良,掀起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草种改良治理革命。
科学创新破解重重难题
项目前期,为了因地制宜选择优势草种,首都机场飞行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草种种植试验。试种期间,首都机场飞行区根据本场土质区环境特点,挑选了野牛草、高羊茅、二月兰、优美早熟禾、白花三叶草和优异早熟禾6种草种。为了科学评价这些草种的优劣势,首都机场飞行区采用了基于物候观测的草种优选方法。该方法综合评价包括幼苗活力、草高、成坪速度、绿期、种植成本、综合质量6个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对应分值为0~5分。首都机场飞行区根据机场生态系统治理实际需要,给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依据种植结果采取综合打分机制,最终确定野牛草为最适宜本场环境的优势草种。
接下来,环境改良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以经济的方式让野牛草这个来自欧洲的“外来户”在首都机场土质区尽快安家,在竞争中“击败”各路野草,实现从“外来户”向“主人翁”的转变。一般而言,引种草种可以直接播撒草籽,也可以采用营养钵引种。为了确定适合本场的引种方式,首都机场飞行区开始了引种的对比试验,确保野牛草的引种顺利推进。
首都机场飞行区在土质区内规划了试验田,在一块试验田中直接播撒草籽,在另外四块试验田中,分别设置50cm、40cm、30cm、15cm的营养钵间距。为得到最为客观的评价结果,首都机场飞行区选取草高和覆盖率两个草种观测指标对野牛草种植效果进行数据对比。试验期间,首都机场飞行区将每块试验田分为100个1m×1.2m的网格,每日监测每个网格中的野牛草高度及野牛草覆盖率,经过3个月的连续观测,依据不同试验区域野牛草的每日平均生长速度、覆盖率及最终覆盖率结果,首都机场飞行区发现小间距(15cm或30cm)营养钵是适宜的引种方式。
“如何种”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便是跑道停航区域内种植作业时间短、作业时间不连续,而且缺少水源。首都机场飞行区综合利用多种大型机械穿插作业,快速完成播种工作。为解决水源问题,首都机场利用短暂而有限的天然降水进行抢种,同时,综合采用多种科技手段提高野牛草的耐旱性,在无浇水的条件下,确保野牛草快速生根、发芽成长。经过一年的努力,跑道停航区域野牛草的种植已经实现100%全覆盖,杂草率控制在15%以下。
用实际成绩答好“生态答卷”
经过4年的优势草种种植,野牛草已经成为首都机场飞行区内的“常驻人口”。其中,首都机场飞行区利用2020年西跑道大修的契机在西跑道西侧开展野牛草大规模种植后,西跑道附近土质区的野牛草已经成坪。首都机场飞行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配合其他鸟击防范治理措施,近3年,首都机场本场责任鸟击万架次率逐年下降,2022年责任鸟击万架次率相比2019年下降75%。其中,最为出色的成绩,便是野牛草成坪的西跑道附近土质区在2021年实现未发生任何责任原因鸟击事件。
生态治理的驱鸟形式用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引导方式,减少了鸟类在机场范围内的聚集,为旅客的平安出行增添了一分安心。首都机场未来将继续探究从源头治理鸟害的方法,让每一名旅客头顶的蓝天始终纯净而安全。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聂春萌、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