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徐建华来到首都机场。20年来,从青春年华到青丝霜染,她见证了首都机场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而从她身上,年长者见到的是对工作一如既往的热忱,同龄人见到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对岗位的坚守,年少者见到的是如家人般的贴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对于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科技管理模块的徐建华,同事们都喜欢叫她“徐老师”。
敬业:兢兢业业为民航
1989年,徐建华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在南昌大学任教,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2003年,她离开高校,来到首都机场,投身3号航站楼扩建工作,见证了3号航站楼从筹备、动工到建成的整个过程。
3号航站楼扩建期间,机场方面需要与荷兰的NACO公司、英国的FOSTER and partner公司和Arup公司等外方公司共同工作,工作报告、会议纪要以及各种文件都需要使用中英双语。为保证文件时效性,徐老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扩建工程的行李、APM、登机桥、单灯引导、信息系统集成、电梯等系统都是面向国际的招标项目,为了准确传递文件信息,徐建华常与各专业同事进行沟通,用专业的词语再现原文原意,确保翻译“信、达、雅”。为编写APM招标文件,徐老师连续奋战了一个月,没日没夜地翻译和校对。为了更专心地投入到首都机场繁忙的扩建工作中,她将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2008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她从扩建指挥部来到了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参与了3号航站楼7次转场演练,APM站台、APM中控室、机坪上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她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得专一行。我们干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旅客,那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传承:国门工匠延薪火
徐建华是一个平凡的人,得体的衣着、大方的举止、亲切的笑容;她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从高校任教到支援首都机场,从扩建指挥部到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她见证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从无到有,经历了双奥巅峰保障和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亿等一系列中国民航的高光时刻。她笑称,自己是幸运的参与者和幸福的见证者。
作为前辈,同事们总喜欢向她请教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她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当模块来了新员工,徐建华总是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她利用休息时间讲解业务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理论加实践的教授方法让学习业务知识变得不那么枯燥。
情怀:乐观豁达展情怀
徐建华不仅和蔼可亲,更可贵的是,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满满的正能量影响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她对大家的关怀无微不至,无论是工作中的难题还是生活上的小事,她都能积极帮助他人,为大家排忧解难。所以大家都爱与她谈心,把她当成自己的家人。
徐建华常说:“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喜欢运动,拥有健康的身体;她乐观豁达,拥有快乐的源泉;她用平常心看待世界,享受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徐建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畏艰辛。她坚定地认为,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都能创造不平凡。只要把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就会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她身上,有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有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也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正是这些精神塑造了受人尊敬的徐建华,而她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首都机场人。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史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