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运输机场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和通报工作,落实国际民航组织和上级单位有关要求,首都机场自2020年12月起启动了跑道表面状况评估的相关工作,并于2021年11月4日正式启用全球报告格式(Global Reporting Formats,简称“GRF”)报告跑道表面状况。
为做好跑道评估工作,首都机场飞行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中国民航首套跑道表面状况评估智能辅助系统(以下简称“GRF系统”),以应对跑道表面状况报告内容升级带来的挑战。现在,跑道表面状况报告涵盖了污染物覆盖率、污染物深度和刹车感受等多维参数,对于跑道状况的描述更加全面、真实。
在为期两年多的应用中,首都机场GRF系统为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工作提供了大量智能辅助支持,拧紧了跑道表面状况评估的“安全阀”。
以现场为依据 寻找突破口
在全球报告格式的要求下,机场跑道表面状况评估与报告工作将涉及机场、空管、航司等多家单位。这对于首都机场的飞行区场务人员来说,是一道全新的、复杂的课题。
“最担心的就是突然下雪了,我们不能准确判断道面污染物深度变化的情况。按照全球报告格式的要求,我们需要多次申请查道,才能确定当前道面适用情况。”
“新的评估模式往往需要目视评估获取,测试人员只要观察角度不同,就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误差。”
“上道评估结束后,要立即回到车上填写纸质的评估记录表,时间太紧张。”
为找寻解题突破口,首都机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在项目伊始即利用班组交班会等时机组织跑道评估人员开展了深度访谈,了解到一线工作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些运行一线的声音为首都机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提供了解题思路。经反复研究,首都机场在规范、加强现场评估和通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同时,为每辆评估车配备了《首都机场湿和污染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对照表》及专业测量工具,有效提升现场评估测量的准确性。
然而,在一线工作人员提出的众多问题中,人工评估上道时机不准确、测量有误差、报告不及时等关键问题,在举措升级后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首都机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深刻意识到,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工作“智能化”需求愈发强烈,评估手段升级迫在眉睫。
以需求为牵引 搭建系统雏形
结合现场工作发现的问题,首都机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大量现场勘测,在满足现有管理限制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比较研究挑选出最佳的设备和技术,综合探索、自主开发了由固定监测站、车载检测终端和软件管理平台三部分组成的GRF系统。
作为GRF系统的“数据中枢”,固定监测站能实时监测固定点道面积雪/水累积厚度情况、采样区的道面污染物覆盖面积情况,提供了全球报告格式中最为基础的跑道道面温、湿度数据。
而作为固定点监测的补充,车载检测终端是GRF系统的“前沿触角”,能实现跑道表面污染状况数据的灵活、持续、准确采集。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季雷雨和其他低能见度天气等不便于人员下车目视观察的情况下,车载检测终端能发挥系统自动监测优势,进一步拓宽上道评估的决策信息来源。
通过固定监测站和车载检测终端采集的数据,将被实时传输至软件管理平台。作为GRF系统的“大脑”,软件管理平台基于跑道道面评估基本规则和操作流程,可迅速采集、处理道面基础信息,具备跑道道面连续监测、报警处置、上道评估任务派工、评估数据处理及报告发布、评估作业回放等全程可追溯的闭环管理功能。
通过GRF系统,首都机场实现了统一平台运行、统一工作流程,可24小时实时获取跑道道面温度、湿度、积水、积雪等状态数据,为上道评估决策提供了预警数据。
以大测试为抓手 深入系统优化
自GRF系统投用以来,首都机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对跑道干-湿转换报警效率、污染物深度识别准确性、车辆测量准确性及自动生成雪情通告合规性等关键风险进行了重点测试,累计开展雨雪季评估388次。测试结果显示,GRF系统运行机制良好,实现了“当系统固定端监测跑道表面状态改变时,系统后台可对评估人员进行告警、帮助评估人员进行上道决策、辅助评估人员进行道面评估并生成跑道状况报告,最终形成原始资料通知单”这一覆盖跑道状况评估和通报全流程的智能辅助功能,为保障机场跑道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国内首个应用该系统进行道面评估工作的机场,首都机场GRF系统在每一次测试中不断优化,目前已具备体系化主动预警管理思路,能将安全关口有效前移。同时,通过优化前置措施降低后置风险,非必要占用跑道的情况也随之减少。
后续,首都机场将持续应用和优化GRF系统,不断积累真实的跑道状况数据,为全行业高质量开展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工作提供一种答题思路,助力民航业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鲍泽洲、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