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立 朱方洁
作为“中国第一国门”,首都机场肩负着“践行中国服务,展示国门形象”的重要使命,而机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后台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首都机场信息系统有服务器近2000台、终端设备近2万台,信息运维所涉及的“人机环管料”各要素数量庞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资产台账的准确性、工单的灵活性,以及实现台账的动态管理,成为运维管理的一大现实挑战。
为夯实机场高效运转的“信息基石”,2023年,首都机场成立项目组,启动了信息系统智能运维平台优化项目。通过广泛调研一线运维人员、管理人员的需求,首都机场基于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最佳实践理论搭建了运维管理数据库,完成了流程工单的自定义,将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点线结合”,实现了信息系统运维的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台账电子化 实现全要素管理
数字孪生是指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对物理实体的映射,从而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通过创建与现实世界实体一致的数字模型,数字孪生可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全面感知、镜像再现以及数字化应用构建。
现实机场的信息运维管理可通过数字孪生在智能运维平台进行映射,形成动态变化、有生命力的数字机场。在首都机场数字孪生运维管理中,人、机、环、管、料等系统运维所需的所有孤立数据,都首先被按类别抽象为信息系统中的“点”,在新搭建的运维管理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实现了一一对应的电子化台账。各类运维要素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内在的关联关系,如上下游关系,承载、包含关系等。通过配置关联关系,系统可快速生成运维要素之间的逻辑拓扑图,在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后可快速判定影响范围。
截至目前,首都机场的信息运维管理数据库已创建25类运维要素,录入了超过48万条属性信息,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新增、修改。自平台优化项目上线以来,运维管理数据库正式成为首都机场信息运维要素信息的统一接口,由“多本账”变成“一本账”,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将运维的全要素都纳入管理范畴。
自定义工单 实现全流程管理
为准确体现点与点之间的关系,首都机场在系统中架设了IT服务流程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运维人员可在该模块中自定义流程工单,将现实中的各项运维行为抽象为系统中的电子工单,以线的形式串联起相关的点,让所有操作“有单可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单的自定义流程具备了无代码开发能力,实现了可视化操作。运维人员在系统页面上进行简单的拖拉拽,即可制作一张符合需求的新工单,不必依赖开发人员通过修改代码去调整系统流程。这种设计使得审批流程配置更加灵活,处理记录清晰可见,可以更快地适配业务需求的变化,实现了运维全流程管理。
目前,信息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已完成四大类23项工单的创建及使用,包含系统变更、终端报修、证件领用、离职交接等功能。项目上线5个月,已累计执行工单13000件,日均87件。
除了搭建运维管理数据库实现全要素管理、自定义工单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智能运维平台还创新地采用了“卡片式”管理,一个系统一张卡片,列明系统概况、设备、监控、文档等各类重要信息,实现了系统管理从“管理手段”向“技术
手段”的转变。所有系统情况汇总到全局卡片,完成对信息系统全面、统一的管理。
智能联通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除了账实联动,数字孪生的魅力还在于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业务经理王钊这样评价优化后的信息系统智能运维平台。现在,平台可贯穿信息系统上线发布、正式运行、系统下线等各个阶段的管理,成为机场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力抓手。
“以首都机场旅客服务数据交换系统为例,在上线试运行阶段,平台可就业务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信息录入,创建对应数据。”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工程师胡秋明举例说道,“在之后的运行阶段,运维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每一次变更都将关联到运维台账中,再加上对系统各类要素属性定期确认的机制,可以实现运维数据的实时更新、动态展示和有效统计。”而当某一系统完成使命不再运行时,运维人员也可以在平台发起系统下线流程,按照平台提示,完成物理设备、4A、运维管理数据库和监控的下线流程,同步做好账号关闭、权限回收、资源回收、网络策略调整等相关工作,形成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实质上,此次平台优化项目以信息系统为核心,实现了软硬件资源、运行状态、相关事件、合约履职等信息的智能聚合展示,有助于运维人员全局掌握系统管理情况。与传统形式相比,新平台以其快速迭代能力、强系统扩展性备受好评,在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上表现出色。
未来,首都机场将持续探索信息系统运维运行管理的创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管理边界,使系统运维管理更加智能和高效,增强智慧机场建设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