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北斗星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水泥混凝土道面轮迹带连续破损区域快速维修技术,以效率高、成本低、效果佳三项优势,荣获首都机场集团2022年度科技创新三等奖。同时,这项技术也成功申报了“一种用于机场滑行道的沥青混凝土维修结构”“一种用于机场跑道弯道区的维修结构”两项专利,在保障机场运行绝对安全的同时,实现了跑道维修方面的降本增效。
这项新技术为首都机场一线业务运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标志着首都机场开启了精细化道面维保的新篇章。
直面挑战 探寻两全之策
首都机场的滑行道主要由水泥混凝土道面构成,具有强度大、稳定性强、耐久性强、抗滑性能佳等优点,但养护维修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跑道平滑、重要联络口等日常交通流量大的区域,道面中线两侧4米~8米的主轮迹带在使用15年~20年后出现道面病害的概率会大幅提升,最终形成较大面积破损区域,届时养护维修工作将举步维艰。
水泥混凝土道面病害日常维修通常可保持3年~5年,但在轮迹带较大面积破损区域,修补寿命会急剧至1年甚至更短。为此,往往是新出现的病害还没来得及处理,前期维修过的区域已经“失能”,道面维修难度加大。针对这一现实难题,北斗星创新工作室直面挑战,开始了“破局之旅”。
破题之举 在于精益管理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道面轮迹带连续破损区域日渐增大的问题,北斗星创新工作室积极寻求维修方案。在对以往维修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发现没有一项现有技术能够完美解决本场问题。
为突破维修工艺瓶颈,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因地制宜,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精益管理为破题之举,通过多次研究分析、反复实验论证,针对不同形式的高频破损,最终研发出“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局部半厚度铣刨换填热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道面局部制板”这两种有针对性的维修工艺。
用形象的话来说,“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局部半厚度铣刨换填热沥青混凝土工艺”就是“白夹黑”,是在水泥混凝土道面中构筑一条沥青滑行带,如同铁轨一样。这项工艺主要应用于滑行道直线段轮迹带,该区域主要承接飞机轮胎的挤压力,容易出现连续线性损伤带。它的受力环境较为简单,主要存在边角断裂及表层裂纹的情况,而“白加黑”的工艺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而“水泥混凝土道面局部制板工艺”则被形象地描述为“大换小”。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滑行道转弯区轮迹带,该区域属于航空器排队等待与转弯区域,道面受力环境复杂,水泥道面板的破损体现在四个角均有损伤、中间完好,飞机尾流对道面的“加热”效果凸显。同时,该区域往往处于多条滑行道的交会区,这样的运行“热点”区域严重压缩了维修时长。采用“以大换小”技术,可将道面受力模式从局部受力更改为整体受力,杜绝了可能出现的角隅破损和边缝破碎,使修补后的道面使用寿命由8年延长至20年。
工艺升级 成就硕果累累
有了先进的工艺技术,最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利用运行资源集中维保的机会,已将这两项工艺成功用于实际工作。
其中,北斗星创新工作室采用前者顺利完成了3500平方米道面修补,费用压缩至传统工艺所需费用的1/6,同时还减轻了施工带来的运行压力。与传统工艺相比,在3500平方米道面上采用这项新工艺总计耗时仅168小时,同时通过分时、分段施工等灵活维保模式,极大地释放了运行资源。相比之下,传统工艺中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体破除约需60天,道面沥青盖被需18天,且无法分时段施工。
而采用后一项工艺,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完成了500平方米道面的修补工作,其费用节省了两成。此项新工艺的应用将施工总耗时压缩至144小时,而传统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体破除更换则约需40天。
北斗星创新工作室将持续对修补效果进行观察。截至目前,采用这两项工艺的道面在修补后两年内始终状态良好,新工艺极大地解决了人工成本、维修成本、施工受限等诸多难题。未来,首都机场将继续在一线工艺上深挖创新潜能,在精细化道面维保上出新招、出实招,护航旅客平安出行。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高定藩、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