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是指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作业方式,在工程建设中十分常见。动火作业通常会使用电焊机、喷灯、电钻、砂轮机、等离子切割机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对民航安全工作的要求,首都机场在各领域积极开展“最佳安全现场”试点建设工作。其中,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站楼管理部将动火作业管理业务作为试点项目,围绕“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施工作业现场实行全流程管理,以“考核资质系统化、风险识别全面化、审批人员合理化、动火现场标准化”为目标,为首都机场整体“最佳安全现场”试点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规范:考核资质系统化
目前,首都机场航站楼内施工动火项目有8个,动火点多达23处,平均每日动火8处,主要涉及卫生间、行李分拣后厅、电梯和休息室等区域。由于特种作业涉及种类较多、动火情况复杂,为保障航站楼动火作业期间的消防安全,首都机场对动火人员考核和资质审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动火作业作为一种特种作业形式,需要施工方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在方案过审后方可开工。首都机场航站楼动火作业管理涉及动火人员资质等资料审核、施工人员动火考核、施工现场踏勘及动火证开具等一系列完备的流程,从流程上实现考核资质系统化。
除此之外,首都机场还加强了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书以及现场动火设备设施合格证明的审核,并对非特种作业范畴的动火作业实行资质分级管理,有效提升了动火现场作业效率。
细致:风险识别全面化
在首都机场航站楼动火作业现场,风险识别贯穿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识别风险,才能正确对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合理控制和应对风险带来的影响。”首都机场航站楼动火管理负责人李鹏浩说。
首都机场始终关注各类风险因素,特别是对施工整体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全面把好安全关。为进行风险全面识别,首都机场以施工动火作业风险管理过程清单为基础,结合航站楼动火实际,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动火风险进行分解,将风险识别内容由原来的5项增加到19项,还更新了航站楼动火作业现场踏勘记录表。动火审批人在每一次踏勘过程中都会结合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符合要求后才签发动火证,确保将各项风险降到最低。
严谨:审批人员合理化
夏季是施工高峰期,随着近期航站楼内动火点不断增加,首都机场航站楼的动火审批工作量大增。为做好相关审批工作,首都机场因时而动,提前组织了2023年航站楼动火人员上岗培训考核,对施工人员动火作业的必要性、涉及的动火作业工艺进行分析和把关。
在动火作业高峰期,首都机场为提高动火作业审批效率,将动火审批人员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10人,并适时安排动火证开具人员周末在岗值班,从而保证航站楼内施工进度不落后、旅客出行不受影响。
合规:动火现场标准化
除动火操作外,现场监管也是动火作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为确保安全施工可倒查,首都机场要求施工人员在计划开展动火作业前对动火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录像,首都机场航站楼安全中心设专人对动火现场进行视频监管。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动火人”和“看火人”必须全程出现在视频画面内,不可擅离岗位;如遇动火点变更,摄像不可停,重新设置动火点后,摄像头随动火点移动。在动火作业完成次日,施工人员还须将完整的录像文件提交给安全中心,作为相关作业内容留档备查。
“最佳安全现场”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为首都机场航站楼动火作业管理系统性提升提供了最佳机会。通过不断升级相关管理模式,首都机场进一步完善了航站楼施工动火流程,建立了“更规范、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了航站楼施工工程火灾预防能力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为首都机场建设平安机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段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