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春暖花开,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首都机场在机坪除雪方面上线的小发明,已在除雪保障中显现了大成效。众所周知,作为机场除冰雪保障工作的难点,机位内除雪如果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容易造成航空器入离位困难,对旅客出行体验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机位内作业距离航空器较近,活动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的机坪除雪人工作业模式除雪效率低、机动性差,尤其是进行中雪以上特殊天气保障时,容易陷入能力不足的窘境。为此,首都机场聚焦短板,从机坪除雪实际需求出发,从安全、高效、经济三方面切入,开启了“机下清雪难”的破题行动。
确保安全是首要考量
传统的机位除雪模式,因为没有适用的机械设备,无法有效解决确保安全与兼顾效率相统一问题,这也是行业内共同面临的难题。首都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逐项破解设备、物料和操作三方面技术难题,利用小发明促进机坪除雪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首先,要打造出安全的设备。首都机场选择货运托盘作为集成平台,其装载能力及可扩充性完全符合靠近飞机作业安全性要求;同时,参考行李集装箱的高度,将设备高度限制在1.2米以下。
其次,要挑选出安全的物料。除雪可选耗材包括颗粒状的融雪剂和液态的场道除冰液,考虑到在机械力作用下近距离抛洒颗粒状的融雪剂存在损伤飞机的风险,首都机场最终确定采用具备适航审定资质的场道除冰液。
最后,要制定出安全的操作流程。首都机场制定了详细的机坪除雪作业流程,并通过充分的风险评估,严格限定作业设备和人员的活动路线、作业点位、喷液角度和出口压力等关键环节,有效管控了机下作业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雪情形成了标准化的除雪方案,满足了安全操作的要求。
提高效率是改进关键
传统机位除雪模式采用人工携带除雪工具与融雪剂进入机身下方进行撒布的方式。虽然是人工编组作业,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业效率仍不能很好地满足高峰时段需求。
在确保安全、明确承载平台和外形尺寸的基础上,首都机场通过多次试验,将发电机组、水泵、除冰液桶、电动卷盘、除冰液管、喷枪等设备进行整合,通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资源和“小改进”开发,形成了“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
“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整体长4米、宽3.3米、高1.2米,可以通过小拖车拖曳移动。它装备有30米长的可伸缩式软管,能够通过喷洒场道除冰液来实现清理机坪积冰积雪的功能,有效作业半径达到45米,2台设备双侧作业可以完全覆盖F类机位全部范围,单个机位的作业时间能够控制在7.5分钟以内。
在2022年~2023年除雪季,共有6组、12套该设备投入使用。经过3场机坪除雪保障验证,首都机场除雪保障能力每小时提升至45个机位,整体保障能力较传统模式提升近50%,完全满足首都机场出港高峰小时的保障需求。
经济与便捷兼顾是重要指标
为最大限度地做到降本增效,“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包括8个部件,其中货运托盘、除冰液桶都是原有资源,电动卷盘、除冰液管和喷枪则为市面上通用配件,设备采购成本相对可控。
与此同时,首都机场通过分级分类管理有效把控场道除冰液的用量,基本实现与传统的撒布融雪剂使用成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新方式后操作人员仅需2人,在相同作业效果下,相较人工除雪,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设备的应用同样需要充分考虑操作的便捷性。“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采用“一键启动”模式,操作人员无须任何调试过程,打开喷枪开关即可进行机位除雪作业,还可针对不同雪情,通过转动喷枪头快速调整除冰液喷洒形状和用量。
此外,“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基于货运托盘平台,因而便于使用小拖车进行拖曳,可以在到接任务后10分钟内部署到分区内的任何机位。首都机场还为每一套“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配备了GPS定位设备,使其具备了越界报警功能,能够在作业期间保持除雪作业安全距离,避免发生除雪设备与航空器、车辆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剐碰事件。
“首都机场机坪除雪作业单元”自投用以来,设备运行状态稳定,共保障航班2305架次,机坪除雪保障效能显著提升,机坪除雪作业模式改革落地见效。未来,首都机场将持续着眼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以小发明、小创新带动机场运行提质增效,为广大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出行服务。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王硕、杨锦辉、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