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锡慧
在首都机场东塔台九层,有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三年来,他们手持话筒,用一个个精准的指令,指挥着首都机场航班的起降,守护着千万名旅客的平安出行,他们就是首都机场机坪管制队伍。
“拿”好话筒,挑起“大梁”
2017年,借民航深化改革的东风,首都机场正式启动机坪管制接收工作。机坪管制队伍建设作为接收筹备工作的“三驾马车”之一率先起跑。
2017年11月3日,经过严格选拔,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内部9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宛若9只“领头雁”,飞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接受空管基础专业理论培训。
既要就地取材,也要广纳贤才。收到组建首都机场机坪管制的“英雄帖”,两名具备指挥经验的空管管制指挥员也加入了首都机场机坪管制队伍。专业基础测试、业务理论考核、模拟机考核、岗位实操考试、ICAO考试、资质放单考核……“硬是用8个月啃下普通管制员两年要学的内容,人也瘦了整整20斤。”来自四川阿坝红原机场的王雪川回忆道。
要速度,更要品质。11名机坪管制员快速成长。抗压处突、英语通话、协调复杂运行等多项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以前拿话筒手都是抖的,现在即使在高峰时段同时指挥20余架次航班也能从容应对……”
2018年6月21日,首都机场九层东塔台发出坚定而洪亮的指令,宣告首都机场机坪管制正式接收。在空管的大力支持和陪伴运行下,11名机坪管制员共同保障起“中国第一国门”航班在机坪上的运行,用最短时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行业奇迹”。
“管”好话筒,当好“管理者”
接收只是起点,队伍怎么管理、培训怎么加强、安全如何提升、系统如何维护、未来如何规划……道道难题亟待破解。首都机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培训、设备、安全、运行四个方向划定队伍管理的主脉络,管理工作由全部机坪人员以四个班组为单位自主承担。
“上班拿话筒,下班听话筒,连做梦都梦到话筒。”管制员张轩铭笑着说。为了让后备力量尽快跟上,最先获得机坪管制上岗资质的人员在繁重的指挥任务之余,全部投入到“老带新”的教学任务中。“既当教员,也当学员。”一名管制员回忆说,“东区、西区,教员、学员,老人、新人,同一时间,在多重角色中切换。”复杂多变的环境让机坪管制员多维度迅速成熟和蜕变。
跟随机坪管制全面独立接收的步伐,11名“老人”率先全部拿下全机坪独立上岗资质;2018届培训学员100%取得东区资质,94%取得西区资质;2019届100%取得东区资质,2020届的培养也在稳步推进。63人的机坪管制梯队初具规模。
除了队伍的壮大,首都机场还搭建起一整套“4+2T”机坪管制员培训体系。不管是内部选拔、社会招聘,还是校园招聘和“+1”培训,必须通过这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能真正独立站上机坪塔台、拿起话筒、发出指令。
西区接收工作则是另一幅新景象。先进的全景视频拼接系统和西区指挥人员一起入驻东塔台九层。“以前指挥得东西两个塔台来回跑,费时费力又费人”。现在的全景视频拼接系统犹如“千里眼”,站在东塔九层就能俯瞰整个机坪,实现全场指挥,还可以根据流量情况,在同一空间里灵活调配东西区两个席位的指挥人员。盘活人才队伍,松绑人员精力,聚合培训资源,扩大管理效能——“一塔全坪”驱动“一塔全能”,为机坪管制的人才培养释放更多红利。同时,首都机场还建立了机坪管制复诵复核机制、隐患库、案例库,制订了多类别的风险管控清单,搭建了独具特色的三级监察等安全工作规范和制度。
如今,翻开近15万字的《机坪管制岗位工作手册》,可以查询包括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培训管理、系统设备、特情处置、通用管理在内的六大类内容。《手册》让机坪管制工作更加规范标准,助力机场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同时,《手册》也让机坪管制管理更成体系,为机坪管制新人提供学习指导,为行业标准提供了参考和范本。
培养人才、盘活人才,更要管好人才。在机坪管制这一全新领域里,不仅需要“管制员”,也需要“管理者”,不仅要拿得好话筒,更要管得好话筒。在这条以“管理促成长”的大路上,机坪管制队伍正阔步前行。
“用”好话筒,开拓“大运行”
站在新起点,首都机场的机坪管制不能只是简单地“物理移交”,而是要探索机坪管制与机场运行的深度融合,产生更多“化学效应”,促进首都机场安全运行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
“首先需要转变思维”。作为一名机坪管制人员,不能只满足于具备管制思维,更应该具备“大运行”理念;不能只局限于指挥飞机拖曳、推出、滑行,更要用全局思维驾驭全场。建立“大运行”理念需要“大运行”实践。“每次首都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简称‘运管委’)启动,都会有机坪管制员轮流到运管委现场参与保障。”机坪管制主管童芳,以前是运管委的工作人员,“亲身参与保障有助于建立指挥全链条思维和全局概念。”
借助运管委平台和A-CDM系统,首都机场的机坪管制不只是单纯的管制“指挥”,更多蕴含着管制“智慧”——站位更高,放眼全场,整合运行信息,调度保障资源,合理推出排序,优化滑行路径,让航班在机坪上保障更快、衔接更顺、滑行更稳。
在“大运行”理念下,截至今年9月底,机坪管制监控共协调出港航班2366架次,其中挽救成功的放行正常航班1622架次,成功率68.56%,提升机场放行正常率1.6个百分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航空器拖曳效率,机坪管制队伍还多次前往地服公司、机务公司、飞行区管理部等协同保障单位走访调研,并创建牵引车沟通平台,使拖曳运行量大幅提升至日均120余架次,廊桥旅客数量每年增加20余万人次,极大提升服务旅客的水平。
施展“大运行”模式需要“大运行”实力。指向全能综合人才的“培基工程”成果喜人。通过全面培训,33名机坪管制员通过机场运行指挥员职业资格鉴定4级考试,8人通过3级考试,1人通过2级考试,且9人具备了工程师职称,机坪人才的全面全能发展根基牢固。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培优工程”成型落地。一方面首都机场破除思维壁垒,打通业务路径,建立管制“+1”的培训渠道,让具备丰富一线运行经验的人员也能拿起话筒;另一方面,机坪管制员参与更多的一线运行指挥工作,让2020届机坪管制员全部进入运控中心一线值班班组,接受深度轮岗培训。同时,多元培养方式成效良好,机坪人才融入一线值班管理和后台业务管理,全新机坪管制模式、传统运行模式、通用管理模式,正实现良好的连通与互动。
“领”好话筒,“90后”唱主角
机坪管制队伍现有63人,其中“90后”占比近90%。他们热情高涨又个性十足。怎样既点亮他们的“真心”,又守护他们的“初心”。首都机场举旗定向,结合青年人特点和机坪管制行业特征,探索搭建“四航驱动”青年发展模型(即:思想领航、理论助航、实践导航、制度护航),充分激发青年人投身民航建设的热情。
三年来,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队伍,挑大梁、当主角,保机坪安全,促航班正常,迎重大任务,战风霜雨雪,抗新冠肺炎疫情……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丽的答卷。他们不仅能担当大任、守卫国门,还能心有归宿、守护小家。
2020年6月,机坪管制班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机坪班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三基建设”硕果累累,四个班组全部在民航优秀班组Vlog大赛展示中获奖,三个班组成为公司五星级班组。各班组还围绕安全、服务、管理等核心业务展开科技攻关,以《对症下药,解决误滑“顽疾”——机坪管制防误滑风险管理》为代表的一系列案例在项目评比、创新大赛等平台上荣获多项荣誉。
机坪管制队伍不忘初心跟党走,努力用话筒唱响青春之歌,从话筒中“走”出了一名全国劳模。2020年,来自机坪管制的彭莉鲜站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领奖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机坪管制这个全新的职业和首都机场机坪管制优秀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