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在冬奥闭幕式的焰火和歌声中,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火炬缓缓熄灭,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但在“双奥之城”的东北一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依旧灯火辉煌。这里,奥林匹克精神依旧在传递,冬奥保障的热情就像主火炬一样还在熊熊燃绕……
更快——冬奥旅客“好来快走”
“TK89航班实际旅客281人,行李599件,该航班于1时17分起飞,航班未延误……”随着信息的报送,TK89航班搭载冬奥运动员顺利起飞。涉奥人员从搭载大巴车驶入首都机场到乘坐飞机飞离跑道,全流程安全、快捷、顺畅,这背后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时针拨回32小时之前。根据提前收集的航班信息,冬奥运出港日航班集中,超出之前规划的涉奥保障能力。2月18日16时,首都机场接到民航局要求,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全部作为冬奥出港专区。
即刻行动。聚焦“集中力量、资源和精力,突出旅客导向、保障效率、工作协同和关键环节”要求,首都机场协调各保障单位,短短几个小时内,火速拿出整套改造方案。从专区调整、交通管控措施调整、航班调整、补充应急措施调整四大方面同步推进。
改造行动连夜开展,要抢在冬奥保障高峰到来前完毕。扩充T3-C冬奥出港专区范围,释放国内值机柜台、托运行李系统、旅客安检通道、国内大件行李处置区等资源,对相应区域进行重新封围。机坪内,转场工作同步推进,首都机场统筹国内进出港航班和各项保障资源,及时调整T3国内航班至T2运行。交通管控措施调整紧锣密鼓,首都机场协同机场公安局在关键交通关口增设车辆查验岗,加强GTC管控,及对机场巴士、楼间摆渡、空港巴士和旅客的引导宣传,实现奥运闭环管理和普通旅客服务双管齐下。
2月20日零点,历经32小时改造的首都机场冬奥出港专区焕然一新,新搭建的400米围挡,让旅客保障区域扩大了近14000平米,34544平米的专区宽敞明亮,160个值机柜台,8条安检通道,静待旅客到来。新改造后的专区能实现旅客保障能力1332人次/小时,普通托运行李处置能力提升2.5倍至6000件/小时,6部大件电梯和新定制的10辆行李笼车有效提升电梯使用效率和超规行李保障需求。一切就绪,只待冬奥出港旅客的到来。
“从前期几十次修改调整迎送保障方案到用32小时实现T3保障专区的扩充筹备,最终就是想实现冬奥旅客的’好来快走’”,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负责人李庆峰说,“通过为冬奥旅客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服务,也把更快、更强、更高、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体现在我们奥运迎送的保障工作中。”
更高——航班保障精准高效
“2:16,JL8682航班关舱门”
“航班正常席位,请用摄像头查看该航班行李装运情况”
“2:41,JL8682航班推出”
凌晨2点的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288会议室,保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受疫情影响,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冬奥“两集中”人员保障现场。北京冬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首都机场、航空公司、地服公司……共10余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齐聚288会议室,这里成了本次首都机场冬奥保障的临时指挥部。
在288的监控视频上,可以看到每一架航班实时保障情况。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监测到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和处理。绝大多数的保障协调工作都通过遍布航站楼内和机坪里的上千个摄像头远端监控指挥完成。电子摄像头犹如冬奥保障人员的“千里眼”。从运送冬奥人员的车辆进入首都机场,值机、安检、上客,到行李装运、关舱门、飞机推出、滑行,直至起飞,一气呵成。一切尽在工作人员及时、精准的掌控之中。不仅如此,首都机场288监控室还整合接入北京市主要交通道口、冬奥专用道和高速路的路面实况。
“可以说,冬奥旅客从驶离冬奥村到飞离首都机场,全程都在我们精准的监控和高效的指挥下进行。虽然人不在现场,但我们的服务时刻陪伴冬奥旅客”,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李庆峰说“尽管没有身临现场,但实际上整个保障过程更加安全,要求更高,也更精准。”
精准高效的服务离不开信息的及时掌握、汇总、处理和传递。在288一墙之隔的运控中心大厅里,巨大的电子屏幕墙上显示着详细的航班信息,各席位上的电话铃声、沟通协调的人声正此起彼伏。席位上,运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的处理着航班信息,当天的指挥大厅值班经理李杰超正辗转忙碌于各个席位之间,跟踪每一个涉冬奥航班运行情况、随时协调处理冬奥保障和日常运行中的难题。
“我们会提前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提供的航班信息,汇总梳理出《涉奥航班出港任务通知单》。这张表相当于后续保障工作的计划书”,李杰超说。
有了这份详尽的计划书,涉奥航班信息、旅客人数、行李、进出港时间都将了然于心。2月21日是冬奥出港保障的首个高峰日,首都机场完成涉奥离境航班39架次,旅客5549人,行李17241件。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这里感受到了有条不紊的离港保障和优质高效的国门服务。
“有时候,隔着屏幕能看到冬奥旅客报以感谢的笑容和为我们竖起的大拇指,大家从心底感到欣慰,那一刻仿佛是我们离冬奥运动员最近的时刻。”李杰超说。
更强——全力守卫“双奥城门”
“为了做好此次的保障工作,首都机场第一时间成立以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都机场航空运输保障工作总体方案》。”韩世龙在谈及整个冬奥保障过程时介绍,他是首都机场冬奥保障小组办公室现场协调员,“围绕‘安全、运行、服务、物流、宣传’五项重点成立五个专项组,疾步推进保障工作。”
针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首都机场从以往保障重大活动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聚焦核心问题,重点突击,从指定严格标准到服务提升再到保障高效,每一个细节都是反复推敲,力求尽善尽美。首先,面对疫情多变,要求升级,保障复杂等多重困难,首都机场制定了10余个版本的冬奥航班保障待选方案,将“好来快走”做实做细做好。同时,首都机场积极对接海关、边检、疾控等20家多单位,对赛时8大环节保障细节进行打磨优化。其次,首都机场统筹风险评估、资源调配、系统改造、运行调整等重点工作,组织10余次专项及综合演练,实施两场零差错转场。加速冬奥出港专区流程和设施改造,于2021年10月17日零时准时启动,实现了首都机场冬奥出港流程全封闭管理。此前,首都机场还以高标准高规格顺利完成了国航冰雪号包机、冬奥考察团包机、冬奥火种运输包机等保障任务。
“此次冬奥保障工作的最大难点之一是疫情防控。”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李洋说,他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防控工作的核心骨干之一,也肩负着本次冬奥保障疫情防控的重要职责,“此次保障工作涉及的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决定了我们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为此,首都机场特别制定了《冬奥会航班保障专区疫情防控方案》,为冬奥专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协调卫健委、疾控中心等专业团队实地踏勘,现场评估疫情风险,促成冬奥专区闭环保障流程;实施卫生环境治理,统一三大保障阶段的消毒标准,确保实现冬奥保障的“安全零事件、运行零失误、服务零投诉、员工零感染”。
更团结——多方协同迎送来客
打开冬奥保障专项沟通平台里的《航班进港任务通知单》,可以看到当日航班运行情况、工作任务要求、相关注意事项。不仅如此,相关会议内容、抵离信息通报、最新文件传达,都在这个平台里24小时不停歇实时滚动。
“不要小看这个平台,这是本次冬奥保障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联动机制。”首都机场工作人员说,从冬奥运筹备工作初始,冬奥保障的工作推进情况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实时查阅、跟进、落实和反馈。“可以说这个沟通小平台承载着协同大功能。”
协同——是首都机场冬奥保障的重要模式。首都机场“低慢小”升空物防控专班、首都机场冬奥网络安全保障指挥部,与288首都机场冬奥指挥部,共同肩负涉奥保障的指挥工作。除了内部的协调联动,在冬奥航班集中保障时期,冬奥组委、海关、边检、航空公司、地面代理等几十家相关保障单位共同进驻,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冬奥航班和涉奥人员。
“更团结,是本次冬奥会上新提出的理念,而团结也是首都机场一直以来倡导的精神,更是本次冬奥保障工作的亮点之一。”首都机场运行控制副总经理王艳玲说,她也是首都机场派驻北京冬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的骨干人员之一。从冬奥专区内到冬奥专区外;从冬奥保障前期的十多个版本方案的制定,到抵离高峰时期几十家单位跨区域协作;从历经08年首都机场奥运保障到派驻骨干支援北京冬奥组委机场运行团队;从288首都机场冬奥保障临时指挥部,到多个冬奥保障相关指挥部、专班汇聚合力。首都机场以跨越组织边界的协同诠释着“同在蓝天下,同是一家人”。这一主题从08年奥运保障开始,一直延续到本次冬奥保障,改变得是时间,不变的是“团结、协同、共享”这样一脉相承的理念。
2022年2月22日,首都机场送走最后一批冬奥保障集中出港航班。从2月25日起,首都机场继续迎来了冬残奥集中进港航班,首都机场人会在“更快、更好、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的感召下,继续传承奥运精神,扛起肩上的责任,守好双奥城门,迎送八方来客。
运行控制中心:陈锡慧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