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对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虽然跟以往每个春节一样,大家都在岗位上忙碌工作、共同守岁,但是这次大家共同守望的不只是新年的到来,更多的是守望重点疫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展,守护来往于首都机场旅客的生命安全,守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道大门。当出现疑似新型冠状肺炎病情的消息传出后,出于职业敏感性,首都机场运控中心的防控工作已然悄悄展开。运行控制中心运行模块业务经理李洋马上着手开展《首都机场危重病人转运程序》的修订工作,于1月初完成了该程序修订工作后,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疫情”做好应对准备。
和李洋一样,经验丰富的应急业务经理车彦东前瞻性的开启了相关应急流程的梳理和汇总。根据2003年首都机场在SARS防控战役中的宝贵经验,车彦东花了几个通宵,认真研究了17年前行业内外抗击SARS的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在短短几天内梳理出了相关防控标准。
要快!和疫情的变化赛跑
1月23日,疫情来势汹汹且范围涉及甚广。首都机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役也正式拉开帷幕。运行控制中心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首都机场疫情防控办公室职责,并迅速抽调应急模块、值班模块相关骨干组成部门内部的防控工作小组,划分职责、明确到人,以一线指挥大厅和机坪管制室为阵地展开相关工作的布控和实施。
车彦东负责这次防控工作的方案制定和整体对外管控工作,他带领应急模块,按照上级单位的指示批示精神和文件要求,一夜之间形成《首都机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方案详尽、完备,为首都机场的“疫情”防控竖起一道坚强的屏障。
连夜组织完成整体防控方案之后,车彦东并没有一丝松懈,因为他知道1月24号就是除夕,随着年关一起到来的,还有大批春节探亲的旅客流,疫情防控形势也随之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战役,车彦东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北京首都的第一道关口,需要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要迅速领会上级文件的指示精神,迅速下达文件要求,迅速行动,迅速落实。
“要快,要和疫情的变化赛跑,用最快的速度完善方案。”春节将至,车彦东电脑中的方案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从疫情防控开始,差不多每天有3、4份文件。方案从形成至今,已经优化完善了十几个版本。
要准!深入剖析危险源
与以往不同,日常工作预案中的风险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比如迫降、着火、机务故障等。所以,针对这些风险,预案可以做的更加具体。“但这次的危险源看不见、摸不着,且疫情潜伏期长、涉及全国范围,相当于处处都有可能是潜藏的危险源。”应急模块的施润东说。他也是本次防控工作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防控工作报告的编写和纪要汇总。他和车彦东一样,从1月21日着手梳理首都机场疫情防控相关程序开始,每天都忙碌在最前线,整个春节没有休息一天。
看不见的危险源给防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需要考虑得很全面,工作做得很细致、环节把控很严格,才会尽可能避免疫情带来的危险。车彦东和施润东走遍了首都机场三座航站楼的每个角落,实地踏勘旅客进出港流程,用最短的时间形成《首都机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旅客测温实施方案》,明确了测温点,测温程序、通风要求及转运旅客处置等标准。
根据方案,运控中心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紧急采购测温设备,1月25日第一批测温设备到位,1月30日,全部测温设备到位,6个进港测温点,21个出港测温点,加上海关5个测温点,首都机场的32个测温点,为体温异常检测架起了层层关口,对危险源实施了最强有力的防控。
要稳!把指挥阵地搬到一线
与应急模块的工作形成互补,李洋负责的值班模块作为防控小组的重要分支,承担对内的管控工作,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尤其是要落实到疫情防控的主阵地一线班组。
信息的汇总和报送是值班模块的核心工作。需求多、变化快是这次防控工作的主要特点。疫情防控初期,信息报送量每天有7、8条。随着疫情的加速进行,短短数天,信息报送增至近30项,每项信息本身的内容和要求变得更加细致和丰富,而且不同信息要在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报送。
这次防控工作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动态防控方案”,即首都机场的整体防控方案根据疫情的变化实时调整,工作小组根据方案的调整更新立即对接和部署。所以,李洋把整个模块搬到了运控一线指挥大厅办公,这样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也便于一线各班组立即执行。
要活!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信息报送工作呈急剧增长让班组工作量激增,值班模块的刘凯在完成首都机场运行相关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的同时,第一时间请缨,协助李洋一起进行内部对接和落实工作,进行信息汇总。
早在疫情全面爆发前,李洋就带领值班模块修订完成《首都机场危重病人转运方案》,为本次疫情整体防控方案的完成,尽了一份强大助力。
但是此次疫情涉及人员之多、传染性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首都机场的危重病人转运工作,一个月都碰不上几次,尤其是,需要穿着防护服进场转运的,一年都没有几起。不仅是转运工作,面对疫情,其他协调工作也面临更大的难度。比如,测温工作人员的抽调;排查到发热病人后,路线的规划、安排以及尽最大可能避免接触到其他旅客;发热病人接触过人员的追踪、隔离;包括接触过的机场工作人员的隔离,搭乘飞机的消毒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指挥协调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每天天不亮,刘凯的手机就开始不断接打各种电话,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需要沟通协调的内容非常多,有时候甚至觉得分身乏术。忙起来,晚上十一点多还要研讨疫情保障工作。以不变应万变。是刘凯指挥协调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则,根据整体防控方案和转运流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机动应变,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要刚!前线是战场,这里也是战场
运行控制中心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还承担着救助物资和人员的转运任务。第一批救援物资转运工作正值大年初二。时间要求非常紧急,一接到转运任务,重大保障办公室的侯羽泽就立即开始工作的部署。从发布应急响应预案,到所有转运设施、设备、工作人员、飞机全部到位,只用了3个小时,尽全力保证物资能够快速、高效、顺畅的到位,并第一时间运往疫情前线。
“运送现场特别的悲壮,所有前线支援人员的家属都前来送别。安检线就是一道离别线,现场有很多人落泪了。”侯羽泽回忆说。这些眼泪寄托了亲人的忧虑和牵挂,但同时也包含着家属的祝福、期许和全民抗疫的决心。
全民抗疫的决心比疫情的发展更超乎想象。每次各单位都是尽最大可能带着各种救援和医疗物资前来,到场的物资远远超出了之前报备的数量,有一次侯羽泽只能现场协调航空公司调配更大型的飞机进行物资装载,虽然航空公司和机场全力配合以最快的速度调配飞机,等货物的重新装载完毕依然耗时6个小时。站在机坪上,侯羽泽全然感受不到寒冷打透全身,内心全是温暖和感动。
前线是战场,这里也是战场。侯羽泽在这场战役中有着更特殊的身份,他的妻子是一名湖北籍空乘人员,每天要直接面对大量旅客,接触病源的概率更大,工作的危险性更高。他每天要担心爱人的安全,也随时担忧着远在武汉疫区家人的安全。然而他将忧虑深藏心底,用最敬业的坚守加入疫情之战,为自己的家人努力、为家乡武汉加油。
他们的故事只是运行控制中心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几个片段。在看不见的背后,是全体首都机场人默默地努力和不懈地坚持。疫情还在肆虐,战斗还在进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首都机场人将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做好每一名旅客的守护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奋战到底。
运行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