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与春运不期而遇。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首都机场航站楼第一时间在关键位置上增设测温点33个,紧急增加测温人员350名,24小时持续对所有进出航站楼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筑起了“36.7℃”的测温防线。
守卫红线就是守卫平安
很多人疑惑这个36.7℃从何而来?其实,它源自首都机场的体温检测对照参数。新型测温门设备到位后,为了快速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对测温值的影响,首都机场选取了一天中的8个时间段,对不同年龄、性别、身高的超过100名旅客测温数据进行收集,并将之与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最终确定将体温检测门报警温度设置为36.7℃。这一条红线警戒让测温工作严谨而高效,也让旅客安全防护有了全面的保障。
不仅如此,按照疫情防控工作中测温工作的要求,首都机场还及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整合现有资源,在电子地图上用特殊图标标注各测温点,同时关联测温点附近监控摄像机,实现测温点及监控画面的自动展示。目前,首都机场共标注了关键的旅客体温检测点位共47处,实现了航站楼内部重点区域疫情防控现场的实时可视化。
与旅客共同创造“36.7℃”品牌
“‘36.7℃’服务品牌饱含了‘安全、严谨、舒适、温暖’四大特质。”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把这个服务品牌以一个温度来命名,并不是头脑一热。在疫情防控期间,这种看似强制的检测,一方面有旅客深深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更更有我们一线员工的无私付出。可以说这是首都机场和旅客共同创造出来的服务品牌。”
为确保进入首都机场航站楼的全体旅客和工作人员都能“百分百”测温,不漏掉一个人,首都机场工作人员迅速对进入航站楼的通道进行逐一筛查。为了确保测温点位的高效准确,工作人员一次次前往现场踏勘,一个流程一个流程过,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看,最终,在三座航站楼170万平米内率先选取了12个关键测温设置点,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三点,第一批测温设备安装测试完毕。由于每个测温点位安装需要90到120分钟,为减少安装工作对于航站楼正常工作的影响,每天都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很多时候安装工作都要持续到后半夜。
用“36.7℃”温暖每个人
一项好的服务“发芽”可能只需一念之间,但是让它做好做长,就需要它能够根植于日常工作中,汲取营养,接受检验,不断进行优化。为此,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对“36.7℃”服务的内涵进行挖掘,提炼出“新、严、快、优”四个抓手,并在每一个方面进行细化落实,让“36.7℃”能够在首都机场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首都机场首先要求测温点实现新测温技术的全面应用,体温检测门报警后可迅速开展人工复测排查,同时运用黑体红外校准的方式,确保信息流量有效存储,实现可倒查、可追溯的信息闭环管理。首都机场运用测温门、红外测温仪、人工测温“三位一体”的旅客体温监测模式,形成人防与技防的合力,让测温高效精准。其次,首都机场对测温设备每两小时进行一次人工测试,确保旅客体温复测率达到10%-15%。同时,首都机场设置特殊情况处置专岗,在设备故障、体温异常、旅客扰序等情况出现时按照规范要求快速及时处理特情。第三,首都机场各个测温点形成完整标识体系,测温岗前以及沿途设立多种类信息提示,告知旅客即将进入测温区域需脱帽、缓行。而在测温点前通过蛇形布局、设立等待黄线、手推车旅客专用通道等,确保现场流程不拥堵,测温流量全覆盖。第四,首都机场的测温点为旅客提供免洗消毒液及免费口罩等防护用具,真情服务贴心安全。首都机场还特别创建了“36.7℃”示范班组,在人员配备、服务标准、设施环境、培训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制定示范岗位服务标准。
(作者:苏家微、贾金旭)